乐山大佛景点旅游攻略
2021-05-27 09:27:27 浏览:950次 【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概述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诗词选登;

五绝·乐山大佛

李祚忠

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

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大佛构造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 参拜,庄严雄伟 佛是一座山 仰视,气势崴嵬”。 [2]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  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  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美食

       乐山美食最为有名者分别为西坝豆腐和岷江河鱼。西坝豆腐制做豆腐离不开好水,西坝本是乐山附江岷江边的一个小镇,因当地水质清洌,特别适宜于磨豆腐,西坝豆腐也因此成为川内名食之一。游客在乐山市内各饭馆都可品尝到细嫩鲜美的西坝豆腐,在三江合流  处的轮船码头一带,以西坝豆腐作招牌菜的饭馆尤多。这些饭馆可用豆腐做出上百种不同菜品,菜单上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国内美食一大景观;岷江河鱼乐山城外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清沙细、污染小,自古就以盛产鲜鱼闻名。其中的江团(学名长吻鲍)堪称淡水河鱼之极品。江团无鳞甲,少细刺,体浑圆,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团常被选为国宴用菜,一般游客要品尝此鱼中极品,既需有钱(每斤售价上百元),还需有缘(渔民并不是经常可以捕到)。另外还有当地著名的“牛华豆腐脑”和“牛华麻辣烫”,十分“麻辣”,牛华和西坝同处乐山的五通桥区。  


住宿

乐山市住宿条件较好,邮电宾馆、海棠宾馆离乐山港不到1公里;教育宾馆、桃源宾馆从乐山港站下车步行不到5分钟;就日峰宾馆离大佛寺步行不到十分钟;金海棠宾馆、嘉州宾馆也不错,旺季价格100-200元,淡季价格50-100元。此外乐山还有很多快捷商务酒店供游客选择,价格合理。  


特产

黄连、牛夕、厚朴、杜仲、朱砂等享誉全国。茶叶峨芯、竹叶青、云雾茶等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此外还有白蜡、江团鱼、罗汉竹手杖、竹编工艺品、“嘉定绸”、峨眉糕、国画纸、夹江豆腐乳、宋笔、天麻、柑橘等。    


最佳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历史文化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和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和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和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大佛修缮

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7次修缮。目前,大佛的保护工作已正式启动,乐山大佛管委会已做好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记者9日从乐山大佛管委会和文管所了解到,大佛的第7次修缮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文物保护专家已开始了前期考察。管委会2010年内将对大佛进行全身系统体检,确定和制定维修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到批准后实施。修缮工作预计在2011年正式实施。

近期,乐山大佛身体出现渗水现象,大佛头上的部分螺旋状图案因日晒雨淋已经模糊,手脚皮肤部分脱落,有些地方的石缝还长出杂草。另外,大佛左侧岩体出现了一条裂缝。

乐山大佛文管所专家说,目前乐山大佛总体状况是健康的,但由于常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局部不可避免出现问题。景区和文管所专家已经进行多次考察和研讨,接下来,专家将对大佛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的相关要求来提出维修计划。

据文管所专家介绍,本次大佛的修缮工程主要包括修复大佛头顶部分发髻附着物脱落和头顶长草,面部鼻黑脸花,胸部渗水,手脚部分表皮脱落和加固大佛左侧岩体五个方面。本次对乐山大佛的修缮将采取“开放式修护”的方法,并不影响游客前来参观。另外,大佛的修护将在旅游淡季进行,以避开旅游高峰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共有过6次修缮记录。其中2001年的修缮规模最大,耗资近百万元人民币,一改大佛当年发髻脱落、鼻梁发黑的苍老神态。2001年以后,大佛也曾几次被小规模的修护。  


传说故事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节庆活动

2011年5月10日,释迦牟尼佛圣诞吉日,诸佛欢喜,龙天同庆!太子诞生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沐浴太子,人天欢欣,普世同庆。为纪念佛陀诞辰,感念佛陀的深恩,峨眉山每年此日都会举行浴佛庆典,仿效当日情景为释迦太子像沐浴,以各种香汤灌洗佛像,燃香散花供佛。杜鹃花,佛前花,是应普贤之愿而盛放于佛前的圣洁之花,是世间美好事物的代表。在这杜鹃花绽放的五月,在这佛圣诞吉日,怀着虔诚的心前来峨眉山,让圣洁花香驱走心底的阴暗,让香汤洗涤内心的尘垢。

届时,峨眉山大佛禅院将举行宝塔开光法会,参加法会的游客可礼塔、绕塔、供养塔,为自己、为家人、为一切众生积累无量功德,种植殊胜福田。万年寺将举办“天雨花香,浴佛峨眉”活动。进入景区后,乘坐万年索道的游客,可获赠“浴佛净心卡”,写上自己姓名和心愿后,持卡前往万年寺。一路飘过色彩缤纷的杜鹃彩带,来到万年寺大雄宝殿,将卡放于指定位置。怀虔敬之心、至诚礼拜,以一匙香汤,恭敬地沐浴殿上太子圣像,对自己的身心进行一次洗涤。高僧将全天为“浴佛净心卡”诵经加持,游客可带走自己加持后的卡,带回佛教圣地的灵气和福气。

大佛显圣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佛闭过一次眼。当时,人民公社严重打击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其结果是天地荒芜,收成锐减,公粮认购任务无法完成。公社化不久又遇连年自然灾害,农民肿病横行,死尸遍野,惨不忍睹,四川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人相食”之记载。[5]当地人穷,人死了就拿草席一圈扔进江中。而大佛坐落在三江下游,每天都有成群饿死的尸体顺江而下飘过大佛。大佛便在一夜突然闭眼。当地的人们传说是大佛不忍看到惨景才闭眼的。经科学人员等调查,都没有得到答案。之后,因佛像闭眼是不祥,眼睛又重新修凿。

1963年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大佛第二次显灵,大佛流泪了!大佛流泪的照片,政府恐慌,动用了4千万元对大佛进行清洗,但还是没有能抹去大佛眼角的泪痕!

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一天下奇观。不少人双手合十,闭目祈愿,纷纷庆幸大佛之旅带来的吉祥。中午时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个佛光现象持续了3个多小时。

大像阁


相关记载

大像阁亦称凌云阁、天宁阁,曾是罩护乐山大佛的楼阁,木质结构。

有关大像阁的记载,始见于唐代代理嘉州知事薛能于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写的《题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这诗句距大佛竣工时间公元803年已过了数十年。北宋苏轼在《送吕昌明知嘉州》诗中,有“卧看古佛凌云阁”的描绘。大佛在凌云山,“凌云阁”自该是大像阁的别称。南宋陆游《谒凌云大像》也有“不辞疾步登重阁”句,这“重阁”也是指大像阁。


历史面貌

大像阁真实面貌不得而知,只能从零星的史料中恢复记忆。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范成大亲眼见到过大像阁。他在《吴船录》中记载:“凌云寺,寺有天宁阁,即大像所在,为楼十三层,自头面以及其足。”1962年,今人在维修乐山大佛时发现藏脏洞残碑中,亦有“天宁阁”字样。可知宋代重修过大像阁,称作天宁阁。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里载的是大佛“覆阁九层”。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注明,大佛“建七层阁以覆之”。这样看来,在南宋,大像阁就有高十三层、九层和七层的不同说法。


历史考证

2003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汉学家james·m·hargett(中文名何瞻),从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博物馆拍摄到馆藏的中国古画《长江万里阁》照片,寄与峨眉朋友熊锋。画面上今乐山部位,标有大渡河、嘉定府、犍为县、峨眉县、青神县、九顶山、天宁阁、乌油山、万景楼、瓦屋山等字样。这些都是乐山人很熟悉的名词。还附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陆深和董其昌的题跋。既有明人题跋,说明该阁是明代以前的作品,而乐山在明以前称“嘉定府”的只有南宋时期。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嘉州升为府,更名嘉定府。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升嘉定府为嘉定军节度使;元代称嘉定府路;明代称嘉定州。这幅图中所标“嘉定府”字样,说明它是南宋的文物,大约绘制于公元1196—1205年之间,可惜作者佚名。九顶山是凌云山的别称,因有九峰的缘故。范成大有诗《凌云九顶》,其中一句“江摇九顶风雷过”。陆游代理嘉州太守时写的《十月一日浮桥成,以故事宴客凌云》也有“九顶秀色欲塞门”句。可见南宋时人们习惯称凌云山为九顶山,而阁中恰恰就标的是“九顶山”,这也说明是南宋时期的。这幅图在九顶山侧画了覆盖着大佛的天宁阁,自头到脚共九层,底层悬于江面上,由两根立于水中的柱子支撑着,画得很清晰。这跟释志磐《佛祖统纪》“覆阁九层”相符,与范成大说的天宁阁覆盖大佛“自头面以及其足”也切合,只是跟“为楼十三层”有差异。应该感谢当年的画家在这幅图中,直观地显现了南宋时期大像阁的外表,为我们勾勒出了它的大体模样,非常难得。王象之《舆地纪胜》成书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比上述古画晚十多年。王象之没有来过嘉定府,不知他是依据什么资料编写为“七层”的?

宋元之际,乐山是南宋抗元的主要战场之一。双方在此拉锯战打了近40年,其间大像阁毁于战火。宋末元初有个张拙,在《题凌云大像》一诗中感叹“梵相形仪髻覆天”,说乐山大佛的螺髻朝着天,表明佛顶上已经无物遮挡了。明代嘉定州通判任能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写的《凌云大像》也哀叹“可怜世历风霜古,销却金衣变草衣。”

到了清代嘉庆初年,曾任四川永宁(今叙永)县令的朱云焕,在《凌云山九峰咏》组诗中,有两句“弥勒凌空眼倦看,阁上七层三百尺”。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四川布政使杨揆《舟过大佛滩望凌云山作》诗中,也记叙“七层高阁翼其巅,百丈惊涛走其下”。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举人邵钧写的《大佛崖》也说“七层阁顶毫光盘螺髻”。以上诗文表明,清代嘉庆初年或是嘉庆之前,曾经重修过大像阁,是七层。可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释礼汀编辑的《凌云诗钞》中,有一幅凌云九峰图,绘的大像阁仅两层。从嘉庆五年至十年任嘉定知府的宋鸣琦,在《十月四日偕诸同人登眺凌云山》诗中,描绘的是“摩挲大像髻半蚀,四大秋草生葱芊。传闻昔年七层阁,庄严妙相真华鲜”。他看到大佛的螺髻已经一半破损了,而“七层阁”仅仅是“昔年”的“传闻”,他本人没有见过。释礼汀《凌云诗钞》中载有“明末袁韬、武大定作乱,寺为灰烬,旧有佛阁,亦毁于兵。”说是佛阁明末毁了,表明礼汀并未见到大像阁,那么书中所画的两层木阁,就只是示意图。而身为嘉定知府的宋鸣琦“传闻昔年”的措词,也表明彼时大像阁已经不存在了,不然的话,也不会“大像髻半蚀”,“秋草生葱芊”。礼汀、宋鸣琦的说法,与上引同为嘉庆年间的朱云焕、杨揆、邵钧言之凿凿“七层像阁”,相互矛盾,不知是何原故。

从以上的考察看来,似乎可以这样说:唐代于大佛完工后,不知何年建了木阁罩护之,其形状和层数无法查考。南宋重建过,曰天宁阁,共九层(亦说十三层、七层),自头部覆盖至脚部,宋元之际毁于战火。元明两朝是否再建不得而知(按礼汀的说法,则明代可能重建过,明末毁)。清代又曾重修,嘉庆年间存在过七层木阁,其后不知何时又毁了。大像阁虽然早已坍塌不存,其始建、重建和毁坏的具体时间,以及层数形状等,都还是谜。但乐山大佛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大像阁却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1991年,乐山市文物部门对大佛进行现场勘察时,在佛身、脚、胯裆、肩部发现保存完整的柱础,左右手臂、胯裆部两柱础直径达1.25米。柱础部位与两壁相应的抬梁孔洞,排列在一条轴线上。像窟两侧梁架孔洞也对应在同一水平高度,屋檐痕迹在两壁上亦清晰可辨。显然,这些柱础和梁架孔洞,是大像阁的遗迹。现场还发现了一些土灰色和彩釉色的筒瓦、板瓦等,可以肯定这些都是大佛阁的遗物,它们证实了大佛阁的曾经存在。而如今,利用电脑三维技术已经成功复原了大佛阁的图像。

乐山大佛景点1:

乐山大佛景点2:

乐山大佛景点3:


乐山大佛景点4:


乐山大佛景点5:


乐山大佛景点6:

乐山大佛景点6: 

乐山大佛景点7:


乐山大佛景点8:


乐山大佛景点9:


乐山大佛景点10:


乐山大佛景点11:


乐山大佛景点12:


乐山大佛景点13:

乐山大佛景点14:


乐山大佛景点15:


乐山大佛景点16(卧佛):


乐山大佛景点17:


乐山大佛景点18:



https://x.cdoo.cn/p/weixin-mpimg-get.html?id=0&fid=9&url=https%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SMbu4pcdTmD7ymttwWIicluCTVvD6zlXcicGGnwH1URnDL6OH34hSD3JAsibPWXAUDkhzB0AzRt792dMAj4oAN7ZQ%2F640%3Fwx_fmt%3Djpeg%26amp%3Btp%3Djpg%26amp%3Bwxfrom%3D5%26amp%3Bwx_lazy%3D1");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background-size: 68.3688%; background-position: 0% 0%; background-repeat: repea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8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80元/人次。

A、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优惠票。

C、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70元/人次


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10月7日):07:00开始

淡季 (10月8日~3月31日):08:00开始

旅游指南

交通

铁路

成昆铁路横贯市属夹江、峨眉山、沙湾、峨边、金口河等5个县、市、区 ,乘火车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10公里,距乐山市中心31公里。

公路

从成都到乐山走高速公路仅162公里,成都北门、西门、新南门车站有定时班车,各旅行社有旅游车。

乐山与峨眉山市相距31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除成都和峨眉山外,乐山还有发往重庆、内江、自贡、宜宾和雅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从市中心区到附近区县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

水路

乐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每天有数十次旅游班船至乐山大佛。乐山港有通达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

乐山港-碧山湖。  






全部评论
最新发表
  • 2024第二十二届亚洲国际食品博览会(简称FBAF)
  • 2024第二十一届亚洲国际食品博览会(简称FBAF)
  • 2024第二十届亚洲国际食品博览会(简称FBAF)
活动光线,欢乐之声
Copyright © 2023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